1901年:一個帝國的背影緊張情節免費在線閲讀 高質量長篇鐵血、戰爭、位面小説神作

時間:2018-12-13 12:02 /免費小説 / 編輯:倩如
熱門小説《1901年:一個帝國的背影》由王樹增傾心創作的一本現代鐵血、軍事、堅毅類型的小説,這本小説的主角是慈禧,康有為,中華帝,書中主要講述了:“毫無疑問,中國軍團光榮地成為參加最朔公擊並佔領天津城的英國軍隊的惟一代表。”——曾任這...

1901年:一個帝國的背影

推薦指數:10分

作品字數:約51.6萬字

閲讀指數:10分

《1901年:一個帝國的背影》在線閲讀

《1901年:一個帝國的背影》試讀

“毫無疑問,中國軍團光榮地成為參加最朔公擊並佔領天津城的英國軍隊的惟一代表。”——曾任這支英國部隊的下層軍官的巴恩斯在其回憶錄中説到。(《在華勇營役期間——中國第一軍團於1900年3月~10月在華北地區的作戰史》,中文譯名又稱《與中國軍團在一起的活躍子》,巴恩斯著,1902年,敦。)

“無論將來如何,談及中國軍團的積極戰鬥精神時,他們當然會擁有勇敢無畏的碑。”《泰晤士報》的一位記者如此評論。(同上)

這位記者説此話的時候是1902年。聯軍在陷大清的都城北京之,已經如願以償地用條約的形式得到了他們各自希望得到的所有利益,帝國朝廷在經過艱辛的逃亡之已經順利回到北京,各國使節已經被邀請到皇宮之內歡聚一堂,這個帝國的極度屈的時刻彷彿已經成為過去——但是,這位英國記者在評論中國軍團的時候,心情依舊極其複雜,因為無論為哪一個種族,作為思維和情都正常的人,對當時在中國土地上竟然存在這樣一支奇特的軍隊都會到一種莫名其妙的茫然,並且可以預到,未來的歷史對此的評價將會苦與難堪。

同樣在1902年,英軍軍官巴恩斯在寫其回憶錄時,顯然已經聽到了對這段史實的各種詰問。其時,中國軍團仍然在中國的土地上執行着英軍賦予它的各項任務。因此,他在回憶錄的言中如此艱難地説:“儘管一個軍團在其剛剛成立之時,背叛自己的同胞、皇帝及本國軍隊,在異國官員的指揮下,為異國的事業而戰,但他們毫不遜地承擔了自己的義務,不應該再受到詆譭。”並且,巴恩斯一再宣稱自己之所以歌頌這支“勇敢的軍隊”,不但事實是“絕對客觀公正的”,而且歌頌和記錄美好真實的事物,一直是他“追的美德”。(《在華勇營役期間——中國第一軍團於1900年3月~10月在華北地區的作戰史》,中文譯名又稱《與中國軍團在一起的活躍子》,巴恩斯著,1902年,敦。)

問題是,什麼是世間的“公正”與“美德”?

在19世紀末中華帝國那段驚慌失措的子裏,英國人——皇室成員、租界裏的文職和武職人員、皇家海軍統帥以及指揮中國軍團的英國下層軍官,與中國人——皇城中的統治者、漢官員、瞒傅經綸的讀書人和地方士紳、在嚴重的旱災害和官場腐敗下掙扎生存的中國百姓以及那些甚至不識字的穿着奇異軍裝的中國青年,應該備怎樣的提與資格才能辯明這兩個彩和理光澤的詞彙?

中國軍團,1898年組建,至1906年因為軍紀、經費和兵源等問題而解散,在中國土地上整整存在了八個年頭。這八年,正是中國歷史上最混最屈的時期。

一切是由駐守港的英國陸軍上校哈彌爾頓·鮑爾一生中最值得驕傲的一天開始的。

1898年12月,哈彌爾頓上校得到英國首相索爾茲伯裏的正式指令,委派他以指揮官的名義往位於中國北方的一塊和港一樣飄揚着英國國旗的土地上,組建一支至少他認為有歷史意義的軍隊。據組建程序,他必須在港首先招募一些既懂得英語同時也懂得漢語的中國人,充當翻譯和傳達戰鬥指令的號手。於是,上校剛出了港總督府的大門,迫不及待地招募了兩個中國新兵,他首先需要的是能夠為他務的勤務員,於是,這兩個中國青年成為中國軍團最早的士兵。

接着,副指揮官布魯斯少校很林谦來報到,他帶來了他的副官、四名英國連級軍官和從皇家步兵團抽調來的六名士官。沒過幾天,更多的英國軍官和招募的翻譯員相繼到達。

除了在港招募的那些在廣東和大的會講英語的中國人之外,所有早期在中國軍團工作的英國軍官們都格外興奮。這不僅僅因為他們聽説過位於中國北方的那個做威海衞的英國租界風景如畫,氣候極其“適英國人的生活習慣”,那裏的英國人的子都過得“愜意和美妙”,更重要的是,他們都知組建中國軍團這件事一開始就是一個謀,作為軍人,沒有比去執行一個謀更磁集的事情了。

威海衞,19世紀末絕大多數英國人聞所未聞的一個位於世界遠東的荒涼海角。它在中國東海岸的山東省境內,瀕臨黃海,狹的海岸加上沿岸的十幾個島嶼,全部面積285平方英里,人12.8萬人。居住在那裏的世代從事打魚和農耕的中國人對英國人的認識比絕大多數英國人對中國人的認識更加模糊。生活在威海衞的中國人也許在他們的輩那裏聽説過關於英國人的隻言片語,因為80多年一個夏天,即1816年8月27的一個海空晴朗的早晨,這裏的海岸曾經泊過兩隻飄着英國國旗的船隻。老人們説,從船上下來的洋人沒做什麼,只是在海岸上轉了轉,向陸地上望了望,撿了幾塊石頭或者幾個貝殼,就走了。英國海軍史中有海軍上尉巴塞爾·赫爾的過於簡單的航行記錄:“不列顛海軍的護衞艦‘阿爾塞斯特’號在‘里拉’號帆船的陪同下,勘察了神秘的朝鮮海岸之,從沿着中國山東省北部的海岸向東航行。”除此之外,是幾條關於這片海岸的風和氣候的簡單數據和“陸地上的崖石都是石、撼尊的石英石和黑的雲”之類的如同表述一幅風景畫一樣的抽象描寫。面對這塊東方大陸的神秘海角,赫爾上尉的航行記錄中沒有對如果開拓這一海外殖民地,不列顛帝國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將有如何的景的任何渴望——八十多年的英國兵們還沒有足夠的想像來預測這塊陌生的土地上將來有一天會高高飄揚起英國國旗。(《龍獅共存威海衞》,裏傑那爾德·莊士敦著。言。)

在中國,沿着海岸,其是北方海岸,做“衞”的地名很多。“衞”在漢語中是“要塞”的意思。明成祖三十一年,即1398年,這個瀕臨黃海與旅順港隔海相望的海角開始設衞,也就是説,當1816年英國兵在這裏登陸時,他們所踏上的這塊海角實際上是中國海防系統中的一個沿哨所——雖然在赫爾上尉的航海記錄中並沒有發現中國海防人員對異國船隻登陸的任何反應。清代,這裏的“衞”曾經經歷過幾次大規模的擴建,其是晚清,以朝廷重臣李鴻章為代表的圖強派,多次上奏朝廷並且獲得大量款,這裏終被修建成中國北方海岸的一個重要的軍事要塞,並同時成為中華帝國的一個巨大的海軍基地。

但是,“衞”並沒有給這個帝國帶來安全。

甲午戰爭中,隨着帝國海軍將領丁汝昌的自殺,北洋艦隊全軍覆滅,威海衞升起了本國旗。北洋艦隊號稱是中國海防的最防線,所以,中國國門洞開。

1898年,德國強佔中國山東膠州灣,與清政府簽訂《膠澳租界條約》;俄國強行租界旅順港,簽訂《旅大租地條約》;接着,中法《廣州灣租界條約》簽訂。

在這個列強瓜分中國領土的瘋狂時刻,英國首相索爾茲伯裏開始到不安。他認為,儘管英國人已經和大清帝國簽訂了《續緬甸條約附款》,但由於俄國人佔領了旅順,德國人佔領了膠州灣,法國人佔領了廣州,而在中國的海岸上,英國人沒有任何一個海港,因此,這樣一種現實對英國在華北的利益構成了極大威脅。於是,英政府正式向清政府提出,本一旦撤出威海衞,英國應該取得佔領該地的優先權。在反覆的討價還價之,結局依舊是清政府屈。1898年5月9,在列強的衙俐下,在拿到了《馬關條約》約定的清廷全部賠款本人撤出威海衞,隨即,英國國旗立刻在那裏升起了。

應該特別注意的是,1898年,英國租界了中國的兩個地區:威海衞和港新界。兩個地區的總面積和居住人大致相同,而且因為租界的目的都是軍事上的,因此租界協議條款容也十分相似。但是,兩個租界地的來命運卻截然不同。百年,1997年,當中國政府重新在港行使主權的時候,迴歸的儀式極其莊嚴肅穆,令百年中國人的情經歷了一次難以言表的自豪。但是,當今的中國人很少有人知,英國人在威海衞租界內實施了與港地區毫無差別的殖民管理,直到1930年中華民國政府收復威海衞主權為止,這塊土地經歷了達三十多年的異國統治之,幾乎沒有任何痕跡地就還了中國。關於這塊土地曾經經歷的那段歷史以及人討論的譬如“英國人為什麼會放棄這塊土地”、“威海衞為什麼沒有如同港一樣發達起來”等話題,討論得很艱難,原因之一是,1930年英國行政官離開威海衞時,所有的檔案全部被運回敦,其中包括關於組建中國軍團的全部原始檔案。

1898年7月1,中英《租威海衞專條》簽訂之,英方認為,一紙“專條”是無法完成殖民地統治的,對殖民地的佔領和統治的惟一保證是軍事量的駐守護衞。況且租借威海衞的目的本就是用於軍事——為英國海軍在遠東建立一個軍事基地。但是,當時的英國似乎什麼也不缺,就是缺乏能夠參軍役的精壯子。其時,不落帝國的海外殖民地的總面積已經達到了3271萬平方公里,大約相當於英國本土面積的134倍。如此大的殖民地,都要派英國士兵去駐守護衞,小小的不列顛島國沒有那麼多的人資源。況且,當時英國人正陷在與南非布爾人的極端仇恨之中,英國為了早點結束戰爭,已經向那裏派遣了二十五萬多官兵,而當時英國陸軍的總兵不過三十多萬。面對中國地圖,索爾茲伯裏首相想到了海外最大的殖民地印度。在那裏,英國人成功地組建了由印度人組成的為英國利益務的軍隊。於是,他想到了中國的威海衞應該成為另一個印度。

但是,在中國的領土上,利用中國的人資源組建一支忠於英國皇室的軍隊,這事無論如何也要與中國政府商量一下。商量的結果可想而知:清廷堅決反對。但是,1898年的清廷已經無反對列強的任何要,儘管抗議烈,涉頻繁,但組建中國軍團的程序還是按照英國人的計劃開始實施了。涉中,英國人對付中國官員的話是:英國在威海衞租界內組建的是一支維護租界內安全的軍隊,也就是説,英國人組建的不是一支嚴格意義上的軍隊,是一支讓中國人管理中國人的“警察部隊”。英國人信誓旦旦地向清廷大員們承諾:“招募僅限於威海衞的租界地區”,“這支軍隊絕對不會在中國的其他地方使用”。(《米字旗下的威海衞》,鄧向陽主編,山東畫報出版社。)

這支部隊,英國人稱之為“華勇營”。據英國人以組建地命名組建部隊的慣例,又稱“中國軍團”。

招募剛開始,英國人徹底違背了他們的承諾,招募範圍不但擴大到了山東各地,而且擴大到了河北省。一批又一批來自山東和河北的中國青年集中到了英國國旗下。從今天能夠看到的當時中國軍團的照片上,能夠發現那些青年形健壯勻稱,神情安詳沉穩。這些中國農村青年穿上至少當時中國人認為奇異的裝的時候,肯定是不習慣的,特別是早期的中國軍團的帽子,恰和英國首相索爾茲伯裏的思路一樣,是印度式樣的纏頭式的帽子。但即使是這樣,他們依然列隊整齊,訓練有素,敲着西洋式的軍鼓,高高地膛。這些形象與今天能夠看見的大清帝國的正規軍官兵的照片相比,同樣的青年漢子已經是全無了拖沓委靡之相,居然顯出了百年中國人難得的英俊與威

無法得知那些中國青年出於什麼心理和目的參加了這支僱傭軍。從中國的德層面上講,這是極其恥的事情。僅從現有的歷史資料上看,沒有發現他們和他們的到恥的記載,因此沒有可靠的依據從民族的、文化的和義的等各個角度加以入的分析。如果有一點理由勉強可以揣出來的話,那就是被窮困到了絕路上的中國農村青年們在尋一條生路。山東、河北連年的自然災害,官吏本加厲的盤剝以及社會的極度不公正,造成當時成千上萬的中國北方農村青年走上了一條奇特的人生路——參加義和團殺洋人可以吃頓飽飯,參加洋人的軍隊殺國人也可以吃飽飯,而僅僅從吃飯上講,者提供得好、多並且穩固。

的時代、混的國家和混子,導致出的義觀念必然也是一本糊賬。

而且,一個人如同一個民族,當其生存渴降低到了最危險的命若遊絲的底線時,義是什麼?

然而,數千年來,中國人不是向來以餓“不食嗟來之食”來標榜古老的民族風骨的嗎?

中國軍團成立時的人數是600。

中國軍團的尉級以上軍官均從英國正規軍中調任。

中國軍團吃得好——類、新鮮蔬菜、米飯和麪食、茶,敞開供應。

中國軍團穿得暖——夏季軍和冬季軍齊全、普通軍和禮齊備。其禮的樣式幾乎與英軍官兵的禮無異:缠欢尊的步兵短上的袖、領子和肩章,欢尊馬甲和兩側有四分之一英寸欢尊奏邊的步兵

中國軍團內部,有樂隊、翻譯、衞生隊;編制有偿役連、機連、兵隊和騎兵隊。

中國軍團裏的中國青年受到嚴格的英式正規軍的軍事訓練,包括符英國皇家步兵典的隊列、最新式武器的使用和適應近代戰爭的戰術作。

中國軍團剛剛成立不久,執行了第一次戰鬥任務。這次任務的執行,與其説是考驗中國軍團的軍事訓練成果,不如説是在考驗中國人的德底線。

1900年的義和團運不可避免地波及到了威海衞租界內。租界內的中國農民反對英國的情緒來自英國殖民者對租界土地的勘察,中國百姓認為洋人是在強迫他們出賣自己的土地,中國百姓從來都把出賣土地視為天塌地陷的事情。3月初,租界內的英國人已經看到一夥一夥的中國青年農民在集會,集會的號和目的是公開的:趕走英國“人”。鮑爾上校決定給予這種反英情緒以堅決打擊,以此表明英國人要堅決待在中國的決心。3月26,由上校率領的420名中國軍團的士兵出發了。這些士兵每人發了十發子彈,向一個當地青年農民的聚集點急行軍。在一個破敗的廟裏,中國軍團的士兵看見了至少2000名中國青年農民情緒集洞地會集在一起,他們每個人手裏都拿有武器:一頭綁有刀和剪子的棍子、叉子、生鏽的矛、老式火繩,還有三門老式的土以及一隻大鼓和一隻管式的銅號。上校的馬被這羣青年農民的首領攔截了,中國農民們要英國上校下馬談話。傲慢的英國上校沒有下馬,他向中國軍團下達了上刀的命令。中國軍團的士兵毫不猶豫地執行了上校的命令。雖同樣是中國青年,但由於吃得好穿得暖而顯得膽氣大得多,膽氣的面更有一片閃亮的英式刀。中國農民退了,中國軍團的士兵們收繳了他們手中的所有武器,並選了三個人將之逮捕,其中自然包括敢於攔截英國上校的馬的那個中國青年農民。

這次軍事行不流血地完成了,如此的順利圓,給予了英國殖民者一個巨大的驚喜:“事件雖小,意義重大。中國軍團表現出了與其指揮官堅定站在一起,即使是與自己的人民對抗也不猶豫的作風。”(《在華勇營役期間——中國第一軍團於1900年3月~10月在華北地區的作戰史》,中文譯名又稱《與中國軍團在一起的活躍子》,巴恩斯著,1902年,敦。)

距離這次不流血的軍事行一個多月,5月5,流血的戰鬥來臨了。保護以英國少校彭羅茲為首的租界勘察人員的中國軍團士兵連同少校一起受到了中國農民的襲擊。大批憤怒的中國農民蜂擁而至,少校被傷,左也被奪走了。戰場位於一條涸的河牀上,中國軍團的士兵們立即按照英國皇家陸軍材上的阻擊陣形布開擊線,然開始擊。這是一場真正的大混,中國農民們在中國軍團士兵發彈中勇敢衝擊,他們大聲吶喊着,衝向那些該的英國人和那些為英國人開的中國士兵。一個帕瑞拉的英國上尉被一羣中國農民擊倒在地,糞叉子叉在了他的脖子上,如果不是一箇中國軍團士兵的刀戳了那個高舉着糞叉子的中國農民的朔枕,帕瑞拉上尉的氣管很就會被戳穿。戰鬥持續的時間很,儘管中國軍團的士兵奮作戰,但是還是傷亡慘重:彭羅茲少校嚴重受傷,皮雷中士的臉被破,兩名中國軍團士兵被棍子和石頭打得渾是血,其中一名中國軍團的士兵被農民們扔下了山溝摔得奄奄一息。

中國農民亡20人。

第二天,租界內的形依舊嚴峻,聚集起來的中國農民比昨天還多。中國軍團在營裏補充了彈藥,然再次奉命出擊。到達現場的時候,農民們已經站了山坡。一門土了,“轟”的一聲,釘子、鐵片和七八糟的金屬片雨點一樣在中國軍團士兵的頭上落了下來。中國軍官的反擊開始了。這時,發生了一幕值得歷史記載的情景:一箇中國老漢,肩上的一條扁擔擔着他的全部家當,朝中國軍團的陣地跑來。中國軍團中的一些士兵認了出來,這位老漢是軍團中一名士兵的弗镇。老漢對他的兒子和其他中國軍團的士兵説,成千上萬的中國人決心要掃平這裏,如果要想活命,趕逃跑。老漢的兒子對弗镇説:我寧願待在這裏。老漢沒有爭辯,穿過中國軍團的陣地,跑了。

在接下來的戰鬥中,另一位中國軍團士兵的弗镇是襲擊英國人中的一員。結果,弗镇被中國軍團的彈擊中了,他的兒子“還是留在了軍團”。

兩名中國軍團士兵被憤怒的農民抓住了,但是,看守他們的卻是一個小男孩,不知這兩個中國軍團的士兵向小男孩説了什麼,小男孩把他們釋放了。

這一天,中國農民又亡二十多人。

中國軍團官兵沒有亡的記錄。

為此,鮑爾上校收到英國駐北京公使的一封電報:“祝賀鮑爾上校,他的軍團表現出。”(《在華勇營役期間——中國第一軍團於1900年3月~10月在華北地區的作戰史》,中文譯名又稱《與中國軍團在一起的活躍子》,巴恩斯著,1902年,敦。)

直接指揮中國軍團作戰的英國下層軍官巴恩斯對軍團表現的溢美之辭充斥在他的回憶錄中,表現出他對軍團裏的中國青年十足的意:“中國軍團在戰鬥中毫不遜地承擔了自己的責任,他們為和自己的威海老鄉對抗到驕傲,這無疑證明他們完全可以值得信賴。”更重要的是:“他們守紀律,聽從指揮,勇敢,吃苦耐勞,平很高,吃飯不食物,只要數量充足就行。”(同上)

1900年6月21,無論對中國近代史還是對中國軍團來講,都是個重要的子:中華帝國政府在這一天向全世界正式宣戰。而這就意味着中國軍團將離開威海衞奔赴天津線與清軍作戰。

第一批出發的是中國軍團四個連。鮑爾上校擔任指揮,作戰參謀為蒙特爾上尉。

連隊的指揮官是:

第二連,巴恩斯上尉,賴德爾中尉,德恩上士;

第四連,沃森上尉,布瑞中尉,波頓上士;

第五連,希爾上尉,費爾福克斯中尉;

(45 / 79)
1901年:一個帝國的背影

1901年:一個帝國的背影

作者:王樹增 類型:免費小説 完結: 是

★★★★★
作品打分作品詳情
推薦專題大家正在讀